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学术动态

首页 > 正文

学术报告:钱茂伟:口述史采访的理论与实务

发布者:宋思源  时间:2022-08-03 15:00:36  浏览:
报告日期 2022-7-27 时间 14:00-16:00
报告地点 腾讯会议 主讲人 钱茂伟

报告日期:2022-7-27 时间:14:00-16:00

地点:腾讯会议

主讲人:钱茂伟

20227271400-1600,由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翰墨历史协会承办的第二次口述史大赛培训讲座在线上举行,主题为《口述史采访的理论与务实》。本次讲座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钱茂伟主讲,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骅主持。

此次讲座分为五部分:口述史的主体、什么是口述史、口述史的意义和价值、口述史的难度以及口述史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


谁的口述史

首先,钱茂伟教授从什么是历史,历史的主体应当是谁这一大问题出发,指出历史并非是特指帝王将相等大人物的历史,小人物的历史也是历史,并由此引出公众历史这一核心概念。其次,钱茂伟教授指出,口述史是活人的历史,口述史将研究对象从书本中的人物转移为现实中的活人,形成了观念上的突破。最后,钱教授指出:口述史并非道听途说。口述史是三亲史料,即亲闻”“亲见”“亲历,其中亲历最为重要,亲见则次之。总之,口述史既要以人为本,同时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什么是口述史

在这一问题上,钱茂伟教授通过对人类社会中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口语世界、文本世界的解释,指出口述口述史的区别。口述史是借助录音录像工具让被采访人讲述其过往的音像文本,是可以凝固在文本世界中的资料。口述史可以分成三种形态:文献形态下的口述史、录音形态下的口述史以及录像形态下的口述史。文献形态下用文字来表达的口述史是最早的口述史;而现代口述史是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随着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的发明,现代口述史在美国开始产生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全世界不断地发展。


口述史的意义和价值

口述史降低了文本化的门槛,让生活世界的口述和文本世界的文本无缝衔接,是公众历史的骨干和核心。口述史不仅仅是历史研究中的补充,它的价值主要在历史的公众化,服务的是缺少档案和文献记录的小人物。针对小人物档案太少甚至没有档案的现状,研究者可以通过口述,采访出有细节、有故事的记忆,从而获得更多、更丰富、更有内涵的真实历史材料。此外,口述史通过对保密单位退休人员的采访,补上了历史的缺口,绕过了一些重要人物保密档案无法查阅的限制。


口述史的难度

口述史的难点在于缺少历史意识和习惯。所谓缺少历史意识,就是指大家往往没有认识到小人物的历史也是历史,他们工作的历史也是历史,以及常常忽视历史的文本化。缺少习惯是指我们习惯于站在历史知识消费者的角度,而口述史是历史文本的生产,而这需要一定的历史技能。另外,联系被采访人,向他们解释什么是口述史,这同样是有一定难度的。


口述史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

钱茂伟教授梳理了口述史采访的完整流程,他强调了口述史研究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管是采访人、记录人还是拍摄者,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掌握各自需要的方法、技能,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口述史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不断追问。因此,口述史采访往往不是只采访一次就可以结束,很多时候,还要去采访第二次、第三次,不断使得采访内容更加详细丰富。钱茂伟教授提到,口述史是一种直接的历史研究方式,在公众历史这一领域中,口述史的任务就是抢救历史,在老人在世时,保留下他们口中的历史。


提问环节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钱茂伟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口述史采访文稿的校对、口述史的进一步加工、采访者的过度介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答。他强调,口述史要重视受访者的意见,其成果需要受访人核对,进行补充删减,获得其授权,才可以向大众公布。口述史不是只听当事人讲,而是要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甚至采访相关人士,三者相结合,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此外,做口述史研究时,还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老人对其过往经历的讲述。


AD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