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我院研究生的专业研究和学术水平,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营造更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为研究生搭建更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和研究生党支部于2023年4月26日下午15:30在教一311会议室共同举办了研究生论坛活动。活动邀请到王本立教授、张笑川教授、赵伟副教授、齐嘉副教授、袁晶靖讲师、许美祺讲师作为评议老师,会议由21级中国史黄燕同学主持,21级世界史同学徐新博、戴佳玲以及21级中国史同学朱雪、丁雨柔、刘一笑担任汇报人,同学们积极参与聆听。
会议正式开始前,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本立教授作开幕式致辞:本次论坛延续了上一届研究生论坛的模式,作为一种深度的学术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无论是对做汇报的同学,进行点评的老师,还是在座旁听的其他同学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合作的机会。学院对这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尽可能地给予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支持。最后,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上半场:
徐新博:
开场致辞结束后首先由徐新博同学开始汇报。徐新博同学的论文是《上原专禄世界史理论研究》。他介绍道:上原专禄,日本战后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在战后日本的世界史教育与世界史研究起步之时,上原提出了世界史像的理论,主张从各地域的复合结构中把握世界史。填补了日本早期世界史研究的理论空白。他从现代日本人的问题意识入手,站在亚洲人的立场,重新思考了世界史的结构与分期问题。他在深化发展了“文化圈”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域世界”的构想,对战后日本的世界史研究产生了重影响。与此同时,作为其世界史理论的教育实践,上原专禄的教育理念和世界史教育论及其所监修与主编的世界史教材,持续地影响到了日本的世界史教育。尤其在现在的日本历史教育中,上原专禄的很多理念正在变为现实。
许美祺老师点评:
许美祺老师首先询问了汇报同学对研究对象的著作阅读程度,以及与导师交流频率后,表示进度相当可以,下了很大苦工。接着,许美祺老师表示可以从论文的结构方面加以把握,因为汇报的四个章节间存在逻辑关联,但最后并没有得出总体的结论,希望能加强整体性。最后,可以在深化对材料的认识,引用他人文章与思想,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加深文章理论的穿透力,能更加深刻认识理论的本质。
王本立老师点评:
王本立老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一,注意摘要与正文的联系。第二,由于内容提到了实践,可以对标题进行适当调整。第三,行文逻辑可以进行细化。第四,在研究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方面,应该着重自己的创新点,突出自己在学术方面的突破。
张笑川老师点评:
张笑川老师表示需要在研究意义方面,需要进行更好的阐释,着重新意,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观点,没有描述的现象。在学术史方面,在准确把握学术史的基础上,交代清楚前人研究到了什么水平,自己能填补哪些空白。最后,关注研究对象的世界史理论对中国史的影响,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新的交叉点切入,产生创新点。
朱雪:
接着,朱雪同学带来她的两篇论文。第一篇是《近代苏州日租界选址再探》。《马关条约》苏州开埠,日本在苏州设立专管租界。苏州日租界界址位于苏州城南,这最早由苏州地方官员提出,具体位置为盘门对河一带即青旸地,但最后为日方强行索取,并不是清方官员主动给的,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提议的宝带桥南区域,基本上为日方所忽略。盘门外青旸地较属于荒僻之地,但这是和阊门、胥门外相比较而言的。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交通条件,盘门外青旸地都只是仅次于阊门、胥门外。第二篇论文是《从沿河官路到大马路——马路与苏州日租界的早期兴衰》。她指出,《马关条约》后苏州开埠,日本在苏州设立专管租界,并强行指定胥、盘门对河一带为界址。为防止日租界势力向北渗入苏州城内,苏州地方官员提出北侧十丈官地不划入租界。此后在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先行修成沿护城河即京杭运河的四丈沿河官路,这也是苏州首条新式马路。沿河马路修成后,加上马路南侧西式建筑的出现和苏纶等工厂的开工,为苏州日租界的早期繁荣奠定了基础。随着沿河马路延伸至胥门、阊门,租界内外的商业争相迁往人口更加稠密的苏州城西,苏州日租界也随之日趋冷落。本文核心观点如下:其一是有学者认为苏州日租界从未繁荣过,实际上在1901年前,苏州日租界短暂的繁荣过。其二是认为日租界的衰落是由沪宁铁路通车导致的,实际上,沪宁铁路苏州段通车是在1906年,而苏州日租界自1901年就开始衰落了。她认为苏州日租界的衰落与苏州大马路的修建息息相关。
赵伟老师点评:
赵伟老师表示首先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时代背景。其次,研究苏州日租界,要去思考它本身发挥了什么作用,与其他租界的对比。在提出新观点时,要辅以明确详细的史料,比如电报原文;另外论文中引用了俗语作为证据,需要对俗语本身进行理清。接着,赵伟老师肯定了同学的突破想法,指出这必须要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和正确的解读。对结论要有全面的掌握,不能仅限于水路这一方面;此外,对待结论需要谨慎,把史料弄清楚,从而选择是驳回原有的学界看法,还是从一个更好的角度去研究苏州日租界。除了论文中的经济标准之外,也要考虑其他条件,在对史料的详尽解读上,把日租界从头到尾讲清楚,从一开始如何设立,到如何选址,最后怎么发展,以及周边的企业情况。最后,赵伟老师肯定了同学的论文,认为是极大的创新。
张笑川老师点评:
张笑川老师表示目前还没有比较完整的日租界研究,因此本篇论文很具有创新性,但不能一味心急,想要出新,因为前人的定论并不容易攻破。苏州的日租界因为选址的关系,对苏州的影响很小;另外可以从制度方面的规定条文进行突破,比如官方文书的记载、当时报纸对日租界的报道;最重要的是可以从日本人的日文资料中的角度获取突破。结合在一起,可以在细致程度上更进一步。最后,日租界的开辟可以看看上海,因为上海开埠的失利使得国人在后面吸取了教训。除了这些方面,还可以挖掘日租界的背后,也就是苏州人的日常生活,政治斗争,把藏在这个空间背后的力量,苏州的博弈写出来。
下半场在短暂的茶歇后,又回到到同学们的讲评时间。
戴佳玲:
首先是由戴佳玲同学带来她的论文《阿古利可拉的两幅面孔与古史书写的两个陷阱》,阿古利可拉是弗拉维时代罗马不列颠治理过程中重要人物之一。塔西佗将其塑造成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独具慧眼的军事设施建造者、宽厚仁德的地方行政长官。然而,其他传世文献及考古铭文材料呈现了一位平凡甚至平庸的阿古利可拉。造成阿古利可拉两幅迥异面孔的主要因素是塔西佗借为岳父辩护的机会表达政治理想。为此,塔西佗留下了罗马不列颠政治史中资料最集中、最丰富的记载。然而,阿古利可拉担任总督的几年未必是最重要的时段。在古代史的研究及书写过程中,易陷入史料与历史地位不对等的“陷阱”。在批判使用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考古、铭文、钱币等多重史料,才可能更接近历史“真相”。
齐嘉老师点评:
齐嘉老师表示论文的选题很有意义,同学对资料的翻译查找相当努力认真,并且对整个史学的理论有一定的思考。同时,齐嘉老师指出了不足。首先,在立论的方面,因为塔西佗本身写的是传记作品,因此它具有主观方面的认识,是对所见所闻的记述,对作者的要求有点严苛,要注意到作者会有自己的角度和认识,因此历史人物的人文面貌,在经过历史学家的呈现,不可能是其原有的精神面貌,只能是历史学家的一种再创造,也可以说是历史学家的一种诚信。其次,对于陷阱一词可以再商榷一下,因为陷阱在中文的理解上是害人的,但主观意识上对象并不是完全如此。而两幅面孔的描述有些过度。需要注意论文的关键词和摘要,避免使用国内学界没有的名词。最后,对待考古资料,尤其是名人材料,需要进行完全的展开和把控。比如铭文,需要讲述它是哪里的铭文,为什么会出现,翻译前的原文是什么,把研究人物代入铭文中会是什么结果,尽量展开,避免主观色彩。此外,对世界古代史的研究,需要尽量搜集相关的论据,可以找其他国家的文献,比如阿拉伯、拜占庭甚至是法兰克的,最后结合考古文献,追求任务的真相。
许美祺老师点评:
许美祺老师表示可以从修改主题或文章定义获得创新性。为了保证史料的一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人物的形象在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当中不同样貌,二是转换角度,研究西方学者或世界学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史学史。
刘一笑
接着,刘一笑同学带来她的论文。
袁晶靖老师点评:
袁晶靖老师提出可以从问题意识和观察角度进行研究,北伐的口号和北伐的现实之间存在的张力,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选择。永嘉学派和永嘉人是怎样的关系,君子集团是如何被认定的,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与相同的阻碍进行协作的组织们,在事件结束后的去向是怎么样。此外,叶绍翁、周密等人对研究对象的描述里,会有对一定程度的历史书写和形象塑造,不能完全信任,要进行甄别。
丁雨柔:
最后,丁雨柔同学带来她的论文《城中镜:晚清民国苏州园林》。她指出,研究苏州园林是由内深化苏州城市史研究的一种途径。本文拟以晚清民国时期的苏州园林为研究对象,是因其贯穿苏城发展脉络始终的突出地位,并兼具职能复杂、性质多样、内涵丰富、持续变化等特点。纵初为私家苑产,然屡与城市变革擦出火花,后遂渐变至特殊的城市空间。探晚清民国苏州园林之兴衰、嬗变,洞察苏州城市与社会的变化及发展,从而窥测苏州置于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演变轨迹及所反映的社会本质问题。
张笑川老师点评:
张笑川老师表示对待史料,需要理清时代感,寻找符合论文背景的史料;通过史料复原现场,作为证据证明论点。其次,对章节标题,需要谨慎使用。最后,对待晚清民国苏州园林的变化、没变的园林、每个园林的样子,都值得作为具体问题进行解决。
赵伟老师点评:
赵伟老师提出可以依据明报作为史料基础,探究晚清民国苏州园林。明确论文主线,比如文中提到苏州私家园林的开放,可以进一步探索,这实际上是意识的变化,背后是近代公共意识的变迁。
袁晶靖老师点评:
袁晶靖老师提出民间自建的概念,引入论文,探究论文研究的时间段里,新兴的阶层与上层社会是否会营建自己的园林。另外,袁老师表示要尽量展现史料,论文的研究内容要具体,章节题目可以选择平实朴素的词汇。
本次论坛激荡学术思维,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各位评议老师也针对同学们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研究生论坛为学术探究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同学们通过四个多小时的学术活动开阔了视野,在论文的选题与构建框架、史料积累、创新性探索等方面受益匪浅。最终与会老师和同学一起合影,本次论坛圆满结束。